霍国聪委员:
您在区政协八届三次会议提出的第2号提案《关于大力发展我区循环经济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保障。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我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工业化城市的加速,资源约束矛盾越来越大,生态环境形势日益严峻。
一、 我国资源与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资源与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矿产资源总量虽居世界第五位,但人均产量居世界第53位,2/3矿种短缺;化石资源的原油储量只占世界的2.4%;天然气储量占世界1.2%;煤储量为世界人均的45%;淡水资源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居世界的110位。
据有关部门对45种主要矿产可供性保证程度的研究,2010年可保证消费需求的有21种,其它24种矿产难以保证需求。2020年,可以保证需求的矿产仅有9种,其它36种矿产难以保证需求。
从2003年起,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煤炭消费大国和第二石油、电力消费大国。
“十五”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钢铁、电解铝、水泥等9种重要工业原材料生产量大幅度增长,造成了电力、煤炭等能源供不应求。
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以来,全国每年工业固体、液体废弃物10亿多吨,氮氧化物排放1000多万吨,二氧化硫排放2000多万吨。
近年,我国土地资源已出现全面紧缺势头,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和草地退化,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水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生态服务功能持续下降,生态灾难加重,生态问题复杂化。
以上资源、环境的指标数字说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资源基础上的发展,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严重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所作的题为《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重要讲话,论述了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十六大强调要把可持续发展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2004年的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十六届五中全会已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要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循环经济是现代国际社会推崇和实践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这种增长模式大幅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倡导循环经济,就是落实集约的发展和清洁生产的理念,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运行率,节约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产力发展规律,使资源长盛不衰,永续利用。这就是国家提倡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所在。
二、我区经济发展及资源、环境状况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三水借助优越的区位优势,以及基础设施和政务环境的不断完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十五”以来,我区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使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07年全区工业产值915亿,GDP334亿。
然而,以建材、化工、金属制品、纺织印染、食品饮料等为支柱行业的工业结构,决定了我区是一个能源消耗高,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大户,就能源消耗而言,2007年全区消耗能源总量为350万吨标准煤。其中消耗煤炭170万吨,石油50万吨,燃气7万吨,电37亿度。资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及能源紧缺和价格的不断攀升,已制约我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氧化硫及其他废弃物排放的不断增加已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三、近年我区开展资源节约及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情况
针对我区经济发展受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节约资源及发展循环经济工作。
(一)资源节约成效显著。我区的工业废渣每年排放过百万吨。为解决这些废渣的堆放和造成的环境问题,2004年,出台了《三水区发展新型墙体材料规划方案》,要求2005年上半年前全部禁止实心砖生产,区内原有55家粘土实心砖厂全部关闭。原来的55家粘土实心砖厂年生产能力3.5亿块红砖,消耗原煤7万吨,粘土120万吨,排放二氧化硫1000多吨。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实施“禁实”后,05年新批了15家新型墙体企业,年生产能力7亿块新型墙体砖。这些新型墙体企业,主要原料为废陶瓷坭,粉煤渣,河涌淤坭等。15家企业的投产,每年可节约原煤14万吨,消化70多万吨的陶瓷废坭,50多万吨粉煤渣,淤坭30多万吨。方案的实施,既节约了资源又减少了污染,实现了循环利用,可以说是变废为宝的杰作。
过去,陶瓷行业每年都有几百万吨废水的排放,近年,通过加大对废水的处理力度,实现了100%循环利用,每年节约用水600多万吨。
企业内部大力挖掘潜力,实现内涵发展,弘力南方钢板公司充分利用退火炉余热生产热水,取代了锅炉蒸气,停用了两台10吨锅炉,每年节约原煤10000多吨;广汇化工实业有限公司,以回转窑和高炉为主要生产设备,采用自主创新先进生产设备和配方,年回收全国各地钢铁厂的电炉、转炉、高炉及其他工业锅炉产生的废渣20多万吨生产氧化锌和生铁。整个生产过程产生的“三废”不对外排放,不产生二次污染,实现循环利用。解决了这些工业废渣占用土地,影响环境,危害社会的难题。
2002年,为使工业和生活固体废物和废旧物品回收利用率得到提高,我区对废旧物品进行了整顿。通过整顿,提高了准入门槛,规范了经营行为,使该行业的规模和管理均上了层次,每年回收废旧金属20多万吨(销往钢铁厂),废纸10多万吨(主要销往本地纸厂),废旧塑料3万多吨(大多销往本地塑料厂),旧玻璃瓶3000万个(主要销往本地食品饮料厂)。
(二)节能降耗有所突破。近年来,我区的节能降耗主要体现在工业生产方面,重点是在企业内部开展节约能源及节约和综合利用原材料。节约能源主要是通过开展技术改造,淘汰能耗大、效率低的设备和生产工艺,使能源利用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在节约和综合利用原材料方面,主要是在生产中对原材料价格相对较高的资源(如金属、塑料等),对天然资源影响较大的原材料(如木材)以及可用其他废旧资源替代的原材料(如纸、粉煤渣等)积极采取先进的适用技术加以合理利用,使各种废旧物品利用率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加大促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活动的力度,使企业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实施了这几大措施,使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能源总量增幅不断下降。2003—2007年,我区万元GDP能耗分别是1.82吨标准煤、1.5吨标准煤、1.36吨标准煤、1.29吨标准煤、1.105吨标准煤。呈现以较少的能源增量实现较大的经济效益之势。全区工业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从2000年的0.01 /万元GDP到2007年下降到0.00506吨/万元GDP。
(三)优化配置,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使用。几年来,我们在积极招商引资,增大投资总量的同时,特别注意投资质量,以投资结构的优化推进总量的优化。在重点发展医疗器械,电子电器等高技术行业的同时,做好土地优化配置,盘活存量,集约利用的工作。到2007年,投资密度达到205万元/亩。随着招商引资门槛的提高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十一五”的经济质量将会有更大的提高。
(四)清洁生产促进工作进展迅速。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实施后,广东省当年产生了第一批清洁生产企业22家。2004年,我们结合三水的工业结构,有针对性地选择了3家陶瓷企业和1家食品饮料制造企业作为区第一批实施清洁生产的示范企业。在经贸、环保、科技等部门的指导下,这些企业通过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上削减了污染,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废物的排放,减轻了对环境的危害。2004年底,这四家企业接受了由省经贸委,环保局,科技厅组成的清洁生产专家组的审查验收。其中博德精工建材公司、特地陶瓷有限公司、青岛啤酒(三水)有限公司3家企业通过验收。从04年起,我区每年都有2—3家企业取得清洁生产的认证。到2007年,全区完成清洁生产认证的企业共12家,(其中2家强制认证),成为全省实施清洁生产企业个数最多的县(区)级单位。2008年,我们又动员了10多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上半年,将有2—3家企业接受验收,力争全年6—8家企业取得认证。
几年来,我区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实现了双赢。据统计,这些企业几年来都已节约了能源近5万吨标准煤,增效1.5亿元。
四、我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我区的建材、纺织印染、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等行业,能耗高、资源消耗大、生产工艺落后、浪费严重、经济效益差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特别是近年能源价格不断攀升,使这些行业受到极大的冲击,市场竞争力受到了削弱,再加上创新能力不强,个别产品已逐渐走下坡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二)产业聚集度不高。我区第二产业行业多,规模少,布局散,未能形成产业集群,以建材行业来说,我区的水泥企业,分别设在4个镇(经济区)内,40多家陶瓷企业分别设在5个镇(经济区)内。其他如电子电器、纺织印染、金属制品等行业分布比较散。这种现象使资源得不到最佳整合和共享,造成严重的浪费。
(三)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不少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机构不健、制度不完善、文明生产程度低,造成各种资源浪费,管理成本高居不下,阻碍企业的发展。
(四)认识不高,意识薄弱。我区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资源基础上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但使经济质量降低,而且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如此严峻的形势面前,还有一些人错误地认为,只要我交费就可任用资源。他们只把资源单一地理解为一种商品而忽视了资源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定作用。因此,我们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方式根本性改变,必须要更新观念,要充分认识资源对经济增长起重要的支撑作用,没有资源作保障,经济就难以快速增长。资源对经济增长又有约束作用,其有限的承载能力反过来也会制约经济的发展。
五、我区发展循环经济要做的工作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个牵涉全社会、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将加大节约资源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大众传播媒介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系统要在各级学校中开展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题材的教育活动,普及节约资源知识,使广大学生从小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总工会要充分调动全区职工群众参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积极性,加强节约资源的宣传教育,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活动。区团委要加强对我区广大青年团员、少先队员,尤其是外来务工青年进行节约资源的宣传教育,并指导他们开展有关形式多样的活动。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资源意识,忧患意识,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自觉行动起来,从我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二)大力推进节能工作。
1、加快工业企业能源结构调整改造的步伐。经贸部门要针对我区传统支柱产业能耗大的特点,切实抓好陶瓷及其它建材、金属制品、纺织印染、塑料制品、化工等行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在企业中广泛推广应用一批实用性、针对性强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以优化生产工艺,挖掘设备潜力,提高设备生产效率。当前,首先要完成列入省“双千”节能行动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并督促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完成“十一五”其间各年度的节能任务。其次是将年总耗能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分期分批强制能源审计,并下达年度节能目标强制完成。三是要搭建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推广的平台。让节能产品和节能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挖掘管理节能潜力,加强对企业的用能管理,严格执行用能指标,实施层层量化分解并进行考核。
2、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公交部门要对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区大规模进行道路交通建设的情况,对承接交通项目建设的单位要提高准入门槛,不符合资质的坚决拒之门外,严把工程招标关,促使施工单位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高及改善道路路面质量,及时对区内道路进行修整,减少单位路程的油耗;推进运输企业集约化经营,优化运输组织结构,提高运输效益;鼓励购买高质量、低污染、低油耗的小排量汽车和低油耗汽车;建立便捷快速的公交运输系统;鼓励以公共交通方式作为出行的主要方式,支持大运量、快速度的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水运方面要通过实施船舶技术标准,加速淘汰老旧船舶,发展大宗散货专业化运输和多样式联运等现代运输组织方式,优化船舶运力结构,提高船舶平均载重吨位。
3、全力推进建筑节能。建设部门要以公共建筑的节能降耗为重点,加强建筑工程监督,在设计、监理、施工等环节把好节能关;要严格执行建设部颁发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工程强制性标准,凡达不到要求的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要经常组织开展全区性的建筑节能大检查,全面贯彻落实建筑节能的措施,对不符合要求或达不到标准的工程项目限期进行整改;对新建住宅要严格实施节能50%的标准,中心城区范围内力争率先实施节能65%的标准;要鼓励采取蓄冷蓄热空调及冷热电联供技术,中央空调系统采用风机水泵变频调速技术;要加快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利用;限制直至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及以粘土为原料的粘土建筑制品;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广泛推广节能门窗,新型墙体材料;加强市政工程管线铺设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避免各自为政,反复开挖路面而造成的浪费。
4、要引导服务业和民用产品节能。实施能效标准和标识,规范节能产品市场,推广高效节能电冰箱、空调机、电视机、洗衣机、电脑等家用电器和办公电器,降低待机能耗;在民用建筑、工矿企业、道路照明广泛推进绿色照明工程,把绿色照明列入企业清洁生产方案和能源审计节能规划项目,逐步淘汰白炽灯和高压汞灯;严格执行公共场所夏季空调温度设备不低于26 度的标准;编制节能小册子,告知市民在生活中节能的小窍门和小知识,让市民关注生活中每一个节约细节,营造全社会开展节约的良好氛围。
(三)积极开展节水工作。
1、水务部门要强化城市节水管理。一是强制全区所有取水单位必须安装限水计量设施,水资源实行按表收费。二是通过提高水资源费收费标准措施,促进自备设施取水单位减少取水量,达到节水的目的。三是对超额取水部分实行累进征收水资源费和实施阶梯水价。四是加大城市水管网改造,推广经过合法认证的管材,降低水管渗漏,将自来水管输漏失率减少到9.6%。五是积极引导和鼓励使用再生水,推进废水循环利用和中水回用工作。六是狠抓城市建筑节水,严格执行节水标准和节水措施。七是支持和推动雨、污分流基础配套建设,提高水资源再生利用率。
2、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污水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以防止水质恶化。在供水水源上按照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优先考虑地表水。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做好水地环境保护工作,以提高水的质量和增加可利用水源的范围和总量。加快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增加处理能力。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和垃圾收集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提高收集水平。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强化污染治理,提高再利用水平。
3、推进农业节约用水。积极调整农作物布局,优化种植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灌区改造和配套,提高节水灌溉面积比重。
(四)大力节约原材料。
1、相关部门要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对金属材料加工与制造,陶瓷及其它建材、化工、纺织等重点行业要加强原材料消耗的管理,实行材料消耗核算制度。充分利用边角余料,提高材料利用率。指导企业按照规范设计并采用资源消耗较低的技术,以减少管理和工艺上的浪费。在建筑节材方面,要积极推广新型墙体和高性能、低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预拌混凝土。探讨用建筑垃圾替代混凝土进行打桩等公路建设节材技术。
2、鼓励企业改进产品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引导包装行业转变观念,大力压缩无实用性材料消耗,减少因过度包装而导致资源浪费。引导浪费者改变观念,倡导简洁实用型,易回收利用、易降解、易处理的包装。改进大宗原材料产品包装方式,在化工、建材等原材料工业中推广运用大吨位包装袋(箱),在轻工行业要积极推行轻质材料,在摩托车行业推行多车包装方式,在水泥行业要大力推广散装水泥,并逐步建立散装水泥推广体系。
(五)大力推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
1、土地管理部门要全面贯彻“管住总量,严控增量,集约高效”的原则。实施指标控制,对各类用地要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严格把关,杜绝多占少用,浪费土地资源的行为,提高土地利用率,使土地经营沿着重于功能和内部结构合理配置的道路发展。调整建设用地方向,实施“城镇进圈和工业进园”策略。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和优化用地结构,合理组织用地功能,改善土地利用方式,加大土地利用强度,以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益。
2、严格土地用途管理制度,有效保护耕地。严格查处各类建设违规占用土地行为。
3、盘活存量土地。完善土地收回与收购储备机制,对闲置的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土地,回收或收购纳入土地储备库作为建设用地重新供应;鼓励搬迁改造,使企业逐步向园区集中,实现非农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积极挖掘城镇旧城区用地潜力,盘活城镇闲置土地,加大旧城改造力度,鼓励投资者参与“城中村”的开发改造。
4、严格把好农村住宅用地审核关,努力实施农村住宅一户一宅制度。逐步推进农村住宅向中心城镇集中,鼓励农民建公寓式住宅,以减少农民建设用地的需求。
(六)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
1、严格规划,强化导向,促进产业集群。我区的经济行业多、规模小、布局散,未能形成产业集群,使资源得不到最佳的整合,浪费比较严重。2004年,区人民政府以“总体协调、兼顾基础、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的原则,制定了《三水区工业园区项目投资管理办法》,明确了各镇(街道、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因此,各镇(街道、经济区)必须要严格执行政府的产业导向,促进产业集群,使资源得到最佳的整合和综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2、优化结构,打造节约型、循环型企业。对存量经济要用高新技术、先进适合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加以改造提升。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及企业。对增量部分,要调高准入门槛。新上项目须通过科学论证,要与经济、资源、生态、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各园区要制定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项目规划,做到通过产业连接,在各个企业间形成资源共享,副产品互用的循环圈。在项目选择上,要按照循环经济的尺度,凡与“上下游”企业能够形成产业链的项目,优先批办和进园,使各类资源在精心组织的产业链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招商引资,要想尽一切办法,吸引一批国际化大项目入驻,并由此带动一大批“上下游”企业抢滩。形成“唇齿相依”的产业链。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从整体上逐步扭转我区工业企业资源消耗大,劳动生产率低,集约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差的状况。
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部分,上半年,经贸局已为三家企业申请“广东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希望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推动全区循环经济的发展。
(七)努力建设循环型城镇“绿色通道”。各职能部门要积极向广大市民灌输循环经济理念,推广节能技术和使用清洁能源以及实施垃圾分类收集。激发公众自觉参与创建“绿色学校、绿色宾馆、绿色社区”等建设节约型社会活动。2010年前,力争完成创建“绿色社区”3个,创建省级“绿色学校”6所,“绿色宾馆”2家,“绿色商场”3家。
(八)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农业部门要大力推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推广生态养植业模式,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质量标准体系。当前,首先是要整合提升已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将其面积和范围扩大,使其规模化。其次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确保种养业按照无公害规范要求操作。三是要完善硬件设施,加快各镇“农残”检测室的建设,以确保农产品上市质量。2010年前,完成1—2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取得广东省清洁生产基地称号。四是改善排灌系统和电网系统,减少水的无谓流失和电的浪费。五是要对鱼塘整治,对分散、残旧、低标准的鱼塘实施高标准连片改造,实现通水、通路、通电、增加深度,达到提高单位面积利用率和产值的目的。
(九)大力支持企业资源节约,循环再用。2007年我区已制定了相关的奖励方法,有关部门既要大力引导企业开展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循环再用等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又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协助企业申请享受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让各级政府的扶持资金发挥更大的放射作用,以此推动循环型企业的发展。2010年前,争取建立2-3个广东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企业或园区)。
(十)依法推动资源节约和发展循环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已出台,各类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做好节能、节水、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等各项工作。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单位监控工作,把国家的法律法规精神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检查监督,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能效不达标的用能、用水设备技术及产品。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人民的需要、是企业的需要、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造福子孙后代的需要,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希望上述提出的措施,能形成政府、企业、市民的共识,并赴之于行动。相信我区节约型社会和循环经济建设一定迈上新的台阶。